據(jù)德國巴伐利亞廣播電臺16日報道,德國巴伐利亞州小城迪特福特政府近正式命名一條路為“氣功路”,并收錄到德國官方街道名錄中。這是德國條用中文拼音命名的德國街道。
德國小城命名為氣功路
據(jù)報道,擁有6000多人口的古城迪特福特與中國頗有淵源。自1928年起,小城每年舉辦“中國人狂歡節(jié)”。居民則自稱是“巴伐利亞的中國人”?!皻夤β贰笔切〕窃鎏淼挠忠弧爸袊亍?。政府為此投資了上萬歐元。
“氣功路”全長3.4公里,穿越居民區(qū)、綠地和森林。路口的路牌上不僅有路名,還有氣功的圖文介紹。當?shù)卣Mㄟ^這條路鼓勵居民練習氣功、修身養(yǎng)性,同時吸引游客。
德國小城命名為氣功路
德國《圖片報》幾天前也報道,德國法蘭克福市政府計劃以“廣州”來命名一座廣場,表達中德兩座城市的友誼。不過,該計劃未得到順利的實施。法蘭克福市長費爾德曼解釋稱,“Guangzhou”這個發(fā)音對德國人來說實在太難了。而廣場名又是日常生活中必須使用的,所以城市不得不忍痛割愛。
法蘭克福當?shù)孛襟w報道稱,法蘭克福市仍不放棄用“廣州”來命名,準備用德語拼法“Kanton”代替“Guangzhou”來命名一條街道,并將于近期正式公布。看來中國對法蘭克福市來說,不管是經濟上還是旅游上都非常重要。
德國小城命名為氣功路
不少德國的中國問題學者對《環(huán)球時報》記者表示,隨著中國影響力的提升,中德、中歐交流的增加,未來這種取中文街道名的例子會更多。就在奧地利北部小鎮(zhèn)施瓦爾岑貝格,前不久為表揚中醫(yī)在該鎮(zhèn)的作用,命名一條街道為“養(yǎng)生之道”。
德國巴伐利亞州有一個叫迪特福特的“中國城”,已有100多年歷史。該城的“中國人泉”特別惹人注目。這個“中國人泉”做成一個清朝官員,“他”昂著頭,挺著肚子,撇著八字胡,瞪著眼睛注視來往行人。走近一看,他的肚子不斷涌出一股股清泉。“中國城”每年2月舉行狂歡節(jié)游行,人們扮成中國古代的皇帝、大臣等各種人物,饒有中國趣味。這里的狂歡節(jié)是中國味的,因此被稱為“中國人狂歡節(jié)”。